文章目錄
每個人對於理想人際關係的想像都有所不同,但因為即將去到異地展開新生活,有什麼方式與機會可以推薦給準留學生認識更多朋友和異國文化呢?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和聽聽我的經驗吧!
繼上一篇Ep.4出發英國留學前幫助你去取捨的行李清單,你收好行李了嗎?
開始想像留學生活的你,煩惱完行李後是不是也開始煩惱留學生涯一定會碰到的人際關係問題呢?偶爾出沒在Dcard留學版的我,不時都能看見大家對於留學生活的焦慮與擔憂,而人際關係更是留學生不可避免的課題。我個人也是的,當時抵達英國開始新生活沒多久,我的第一個低潮時期就是因為人…(這段遇到合不來的室友經歷在不踩雷的學生宿舍怎麼選?一文中有提到😂
不管怎麼說,留學之旅本身就是一個大挑戰,多數時候並不是像大家想像中的只有吃喝玩樂沒其他煩惱。但我想跟你說:加油!遇到挑戰就想辦法去面對和解決吧!不適合的人際關係就好好的割捨與告別吧!我與合不來的室友問題也在自己實際做出了行動與改變之後順利解套🙏🏻
不小心帶入太多情緒😂馬上回歸正題!
即將去到異地展開新生活,有什麼方式與機會可以認識更多朋友和異國文化呢?
來自朋友、家人與其他閒雜人等的交友建議
決定出國後,我猜測你應該或多或少都會從身邊友人、家人、不是那麼熟的人…等管道聽到類似以下的建議:
『你都要出國了,出去後就不要再跟說相同語言的人待在一起了』
『誒誒誒多交點外國朋友吧!』
『誒誒誒,快去交個外國男/女朋友吧!』等等等
總之,不管他們是開玩笑的還是認真的,我都希望你聽聽就好,不要太放在心上(疑?🤣
首先,我先來替你做個心理建設😇
給準碩士留學生的心理建設
就我實際的經驗還有觀察到的一些現象來說,只要去熱門的英語系國家、排名靠前的世界百大又或是申請熱門科系去就讀(尤其是準備去唸碩士的你),你多數的同學幾乎都會和你說著相同的語言aka中文。
那這個現象會帶來什麼問題呢?如果你並不是一個非常外向、會很主動參加課外/校外活動的人,那基本上你未來的朋友圈就只會是來自你的班上、同國籍的社群網絡(如果你有加入的話)或室友(但如果你住的是studio…那可能交友圈又更窄了)。
也就是說當你身邊缺乏外國朋友或英國當地朋友,你會發現自己總像是一個外來人,想找到與英國的連結是有些困難的,你可能也會因此少了很多跟其他外國學生交流的機會。如果你原先對於這塊是有期望的話,那這樣的情況就會有非常高的機率導致你失望。
那如果是這樣的清況,到底有什麼交友建議和方式嘛?
接下來,我就假設看到這邊的大家都是想多點社交機會的類型囉!如果你不想社交應該不會點進這篇文章看,對吧?
既然都要出國了,我們也想勇敢認識外國人和異國文化呀,好的好的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用意!
留學生合適的交友心態:順其自然,但是多方嘗試
以心態上來說,我想給你的建議會是『順其自然,但是多方嘗試』🌟
不管你是偏內向的性格或是外向性格,我會建議出國了就是可以多嘗試。並不是非常極端的要你去做跟自己個性超級違背的大挑戰,但我想提出一些可以讓你多些機會認識不同人和多了解異國文化的管道,大家可以挑自己覺得可行的方式去嘗試看看!
結交異國朋友、認識異國文化的管道
有些交友管道的挑戰度是平易近人等級的,有些是需要鼓起勇氣的!有點緊張的話,不如找朋友一起壯膽、嘗試看看吧💁🏻♀️
先從校園生活開始,學校其實擁有不少資源,大家不要錯過囉!
🔸認識你的室友們

不管你是住在學校的學生宿舍或是校外的私人學生宿舍,如果你選擇的是會共用廚房的房型,那麼這時候就是你交朋友的機會啦!試著和遇到的新室友們打聲招呼(也許也可以握個手🤝🏻之前朋友的英國室友小哥就是這樣和我們打招呼的🤣)也別忘了介紹自己的名字喔!這群人估計會是你班上同學以外最常遇到的人呢~
有些宿舍也會舉辦迎新活動,不妨邀請室友們一起參加看看吧~~!
🔸參加學校新生週舉辦的活動

開學的第一週基本上都不會安排正式課程而是滿滿的新生活動,像我們學校之前就舉辦了免費午餐和一些酒吧夜店的破冰活動、社團博覽會等,你可以選擇感興趣的活動去走走晃晃。
我之前嘗試自己去了學校免費午餐的活動,就是去學校指定的地方領免費三明治,領完後你就可以走到交誼廳隨機找位子坐下來和旁邊的同學攀談😂。不得不說,現在回想起來還以為是在描述大型相親現場哈哈哈,但是其實不是啦,我個人覺得外國人尤其西方國家的學生看起來都蠻習慣一個人參加這種活動的(其他活動我不確定),當時的我也是鼓起勇氣一個人去了,領了三明治後加入一群混合了各種國籍學生的聊天區坐了下來(用椅子大致圍成了一個小圈圈的狀態),雖然多數時候我都是在陪笑但也覺得有解鎖活動的自己已經很棒了啦🤣
雖然通常這種一面之緣的關係可能之後就不會有什麼後續聯繫,但好像也說不準,說不定某人就是你未來同學,或是其他台灣朋友的同學?之後在學校巧遇也可以打個招呼,緣分這種事就真的很難說呀😉
🔸上課時坐在說不同母語的同學旁邊

開學前幾週上課時,我真的非常推薦去坐在其他國籍的同學旁邊,如果對方也是一個人,你也可以主動示出善意和對方打招呼攀談,每次上課也能試著坐在不同同學旁邊,增加認識的機會。開學前幾週真的是最佳認識不同同學的機會,因為之後可能就會越來越和固定的群體相處了。
有些同學(尤其歐美人士),也會比較熱情的找大家下課去喝一杯,我的建議就是:去吧!沒有什麼好不去的哈哈,不然多拉幾個同學一起去也行啊(這邊也建議大家在出國前可以記一下自己喜歡的酒精類型英文名稱,不要像我之前和外國同學去學校酒吧,把酒點成只剩氣泡水還被同學笑了一輪😅但想喝氣泡飲料也沒什麼問題啦哈哈
🔸參加學校社團:選擇感興趣的社團去看看吧!

除了新生週舉辦的社團博覽會,如果有看到感興趣的,開學後也不妨加入看看,也許就意外認識到興趣相投的朋友喔~~
我之前有和朋友一起壯膽去了幾次跳K-pop舞蹈的社團,順便也當做運動時間。雖然之後覺得這類多人的活動想要交到當地朋友的話還是很吃社交和語言能力,但當下跳舞也運動到了,社團成員也都蠻親切的,沒有什麼損失啦~~只是有次後續參加他們的聚餐就真的覺得自己英文不太行🤣除了陪笑只好埋頭吃飯避免尷尬,但不管如何也是一種嘗試嘛✌🏻
🔸參加學校活動:尤其是各種節日,多關注時程不要錯過了囉!

學校通常也會因應各種節日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萬聖節等,除此之外,學校社團或是某些科系的成果發表等,大家都可以多關注學校佈告欄的消息,有喜歡的就去看看吧⍢
接下來,來說說學校以外的交友方式吧
🔸Meet up小聚會
在英國其實蠻流行Meet up的(我當初使用的是Meet Up App),可以上去滑滑看有沒有什麼聚會在離你居住地不遠的地方,描述欄也會大致介紹活動的內容與收費等。我印象台灣有些酒吧也都有這類型活動。
如果在大城市的話,很多時候都會在酒吧空間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交流會,其實就是提供你環境,大家可以去酒吧吃個點心喝個酒聊個天。
之前我也曾和朋友一起參加過一次這在這個app上看到的國際交流活動,絕對是可以開口講到英文的,因為這個活動就是以交流為目的。我個人是覺得以自己當時的英文程度來說,自己和非英文母語交流比較自在和壓力較小,所以選擇參加的是國際交流類型的。
但參加這類型活動,大家就記得要自己判斷前來攀談的人是不是有其他更進一步的目的,如果跟自己目的不同,可以聊下天之後禮貌的說要離開就行。歐洲民情比起台灣開放許多,我認爲搭訕、攀談對他們來說是很習以為常的事情(何況是在這種活動裡),被拒絕應該也很習以為常🤣所以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有禮貌的離開或拒絕,正常的成年人基本上都可以意會到的。
我也會建議這類型活動,大家可以至少找一個朋友一起參加,選擇大型一點並舉辦在公共場合的活動,安全第一喔!參加活動之餘也要注意安全和隨身物品,再次強調安全第一!
講完了群體社交的Meet up,接著就來聊聊交友軟體吧。
🔸交友軟體
個人覺得交友軟體比較屬於一對一的約會類型,也覺得約會是一種認識異國的有效方式,比較推薦單身的人使用啦😝
對我自己來說,一對一聊天比起在多人面前發言來得不緊張,也絕對會有更多練習口語的機會。不得不說之前在英國時,覺得自己的英語能力真的有因為單獨約會而增進許多,除此之外,也因此有機會去到一些很少觀光客,當地人會去的餐廳,也在倫敦體驗了迷你高爾夫等等。
雖然見面的目的比較是約會的形式,但這種方式大多時候對方會比較有耐心的去傾聽你說的話(沒耐心的下次就掰掰😅),你也能知道更多更道地的異國文化,我自己是沒有侷限約會對象的國籍啦。
也許交友軟體是個比較爭議的議題,但希望大家可以自行評估看適不適合自己。我在這邊也小小的給一點個人建議給想在國外使用交友軟體的朋友,有需要的請自行服用:
首先,我覺得使用交友軟體真的是需要練習和建立正確心態的,你需要明確知道自己的目的和你想要的關係,並時不時提醒自己。和自己目的不同的約會對象就別猶豫的說再見吧(這邊沒有要討論暈船鬼遮眼的部分喔🤣,快請朋友把你打醒!)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最終目的是尋找穩定伴侶關係,那麼輕浮的人或是目的很明顯跟你不同的人,就真的是滑叉叉或是就不要再聯繫見面了。
和網友見面前,我個人也會習慣先訊息聊個至少一兩週,初階篩選一下和對方目的相不相同,見面也會選在白天公共場合,並在約會前也會先和室友或朋友報備一下,如果約會過程有什麼奇怪的地方真的就是趕緊找藉口離開,或是請朋友幫忙。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撇除一些真的很奇怪的人,我覺得交友的問題不是管道,而是人本身呀><其實我覺得心態上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使用交友軟體應該都是通用的,但因為在比較不熟悉的國家會建議在見面地點的選擇上更謹慎一些。
當時自己在英國有使用的交友App是Bumble和coffee meet bagel,但之後比較常使用的是Bumble,覺得coffee meet bagel限制比較多和介面上自己不是那麼喜歡,但現在似乎也有改版了,大家也可以試看看。
🔸語言學校/機構
話鋒一轉,有打算提前去英國熟悉環境的人可以參考這個選擇。
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雅思成績尚未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而選擇去唸未來學校內的學前英語課(pre-sessional)。但如果你是已經通過雅思門檻的同學,想先提早去當地熟悉不同的文化和交到學校以外的朋友,其實可以考慮看看校外的語言機構。
因為自己在大學時期的某個暑假曾經去加拿大某語言機構遊學2個月,所以對這部分有些微的了解。那時候發現語言機構對於班上國籍比例控管的部分做得比英國大學所開設的語言課程好,多數校外的語言機構也會在官網提供近期的學生國籍比例,大家可以上官網去了解。並且也有許多多元的課程可以供學生做選擇,學術課程絕對是有的。
以大倫敦地區的話,之前有個朋友推薦這所Wimbledon School of English語言機構,但我個人是沒有讀過這間啦,大家可以參考看看,算是大倫敦地區學費稍稍平價一些,位於倫敦zone3溫布頓的語言學校。
以上這part我在之前的文章英國留學準備:Pre-sessional英語課程讀後心得也有提及過,供大家參考看看。
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個也最重要的建議!!
🔸出國前盡可能的好好提升英文能力🥹
交友的最後一個方式居然是叫你去提升英語程度?(是不是沒梗了?😅)不是的大家,我真的真的真的覺得語言能力太重要了🥹
語言基本上就是你和別人溝通的橋樑呀!雖然身邊也有社交力爆棚英語能力卻有點點慘不忍睹的朋友依然交了不少外國朋友,但我覺得這種類型真的是佔比較低。很多時候更深入的聊天話題或是談心時刻都是需要更進階的語言能力。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明明覺得自己說母語時,也算很能聊和具有幽默感的,但偏偏講第二外語的時後就覺得自己很像無聊的白痴🤣QQ
留學生的交友核心重點:開放的心態、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
總結來說,我覺得開放的心態和語言能力是交友的最大核心重點。
雖然身為非英文母語者,敢開口比說得完美來得更為重要,但我認為有目標性的去提升語言能力是有必要的。增加語言能力也可以提升在異國的自信和溝通成效,如果遇到爛事,我們吵架也要知道怎麼讓外國人意識到我們不是好欺負的啊(英國有些行政人員真的是你不吵他就不做事…..),所以在這裡強烈建議大家出國前有空多練英文啊🥹也多練習把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訓練成可以用英文表達出來,這樣之後可是多了很多話題呦😉
從英國回來的我也有使用Amazing Talker定期線上上英文課維持語感,覺得線上排課很彈性蠻符合自己的需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透過我的連結來註冊喔(ㆁωㆁ*)
除了外國朋友,也需要經營同鄉友誼
前面講了那麼多交友的管道,但人在異地還是時不時會有低潮受挫的時候,這個時候,來自相同故鄉的人也是你需要的一群朋友,他們絕對會是你在留學低潮時期可以互相陪伴的好夥伴呀。這也是為什麼在出國前如果聽到別人說:『都要出國了,就不要再跟說相同語言的人待在一起了』的時候,我希望你不要太放在心上的原因。
在英國的那兩年也有遇過說著相同母語的同學,極盡所能的不跟說相同語言的人有所接觸,可能是態度上吧,做得很極端的人其實讓人覺得有些沒禮貌😖
在這裡也呼應本文一開始給大家的建議,『順其自然,但是多方嘗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好好享受留學生活!
最後也跟大家小小的聊下,想『久居英國』跟『暫居英國』交友心態上的不同:
前陣子和一位定居在英國的朋友聊到,其實想在英國體驗幾年生活和你想永遠在英國待下的交友方式與心態是不太相同的。想體驗短期幾年的異國生活,可以多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不太需要去做什麼國籍上的限制。但當你想長期留在英國或是深入了解的英國文化,那真的需要花更多力氣來認識更多當地人,尋找與當地的連結。
不管居住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不管是英國或台灣或其他地方,各自都會有優點和缺點,沒有哪種生活才是最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比較重要喔!
最後,不管是已經在留學或是尚未出發的大家,都祝你們心想事成,有美好的一天喔!
以上就是我整理出來一些在留學時光結交朋友的小建議,還有什麼是你覺得不錯的管道,都非常歡迎你留言分享給大家喔!
實用文章別忘了存起來和分享給也正在為留學而苦腦的朋友喔!♥

Hi新朋友你好,我是Vivi。
曾經在英國留學兩年的我,希望透過自己的視角,帶大家一窺留學的更多面向,將我最真實的留學體驗用我的方式分享給你們。留學對我來說不只是文憑的取得,更是一段別具意義的時光:)
歡迎追蹤我的IG帳號,來找我玩耍和聊聊天喔><
系列文章傳送門:
【英國留學前必讀】Ep.1想像與現實的差異|一年制碩士課程規劃、畢業門檻與碩士生活
【英國留學前必讀】Ep.2手把手教你評估留學花費|公開我的一年生活費開支
【英國留學前必讀】Ep.3碩士留學生除了讀書以外都在幹嘛?歐洲旅行、吃下午茶、開Party?|不私藏的旅英小資族娛樂省錢方法!
【英國留學前必讀】Ep.4還在猶豫該帶什麼去英國?幫助你取捨的行李清單在這裡!